每年公历3月20号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
按道理,这一天往后,便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公海龟会趴在母海龟的身上,发出酣畅的声音”。
但今年,由于天气太冷,眼看4月初了,气温还在0度上下浮动,种子下不了地,春耕无法进行,连春日里最烦人的野猫都没了繁衍生息的动静,公海龟和母海龟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直到4月底,气温才有了逐渐回暖迹象,这让大家稍稍松了口气。
但也仅仅是松了口气,因为农时错过了便是错过了,这一季的粮食依旧无望,所以,粮食的价格也只是随着气温的攀升放慢了增长的速度而已。
所有人担心的都是同一件事,气候异常究竟会持续多久?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
如果只是暂时性的,倒也罢了,但如果是长期的无规律可循的呢?
针对这一点,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农田气候战略部署”。
既然自然气候异常,那就人为地改良气候,用人工干涉的方法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
而想要违背自然建造出这样的环境,需要付出的代价毋庸置疑是极其昂贵的。
所以,在气候问题暂时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只能先在不同的区域内,小范围地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实验。将来,一旦确定气候将无休止地恶劣下去,再扩大环境建设。
其实,当代农业科技中的温室大棚技术就是通过人为手段控制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调控的。
但现有大棚的面积太小、可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受限、科技水平暂且无法高效抵御现有气候异常达到理想产量,因此只能在现有大棚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这是从农作物的外部生长环境着手改造,另外,还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比如嫁接、基因工程等,来改造农作物自身,增强其对恶劣天气的适应性。
自从气候异常起,方婉婉便非常关注农业方面的相关新闻。
华国是人口大国,亦是农业大国,国家每年发布的一号红头文件便是关于农业方面的发展。在没有出现大型灾害使得人口急剧萎缩前,喂饱十几亿人的肚子永远是重中之重。
所以,对于国家能够如此迅速地针对异常气候积极展开农事补救措施,方婉婉打从心底里感到踏实与欣慰。
末世可能非常可怕,残忍到让人胆寒,个人的力量在其面前或许就像洪水中的蚂蚁,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只要有国家机器在前,将其人民的力量凝结起来,那么,微不足道的个人也可以拥有赖以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