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德国潜艇部队声名远扬,令英美同盟闻风丧胆,但相比较而言,奥匈海军在潜艇技术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赶上了他们的德国同行。到了二战时期,奥匈海军在许多潜艇技术方面甚至稍稍领先于他们的盟友,而且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国海军在潜艇建造方面也有了长足了进步。
在中日战争爆发初期,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被日本海军全面压制,几乎无法出海作战,仅仅凭借着十几艘老式潜艇与日本人周旋。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在钦州、北海、天津和青岛四座造船厂完成改扩建投产之后,中国海军即开始批量制造潜艇,几乎每个月都会有34艘新的潜艇下水服役。
到目前为止,加上德奥意三国的援助,中国海军已经装备了150多艘潜艇,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视的水下力量。由于工业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制造的潜艇虽然无法做到象德奥潜艇那样下潜到水下200米以上的“极限潜深”,但对付反潜手段单一,技术落后的日本人还算游刃有余。
在整个琉球战役期间,大约有120多艘中国潜艇和50多艘德奥潜艇一直活动在日本周边,不仅在一直破坏和封锁着日本原本就十分薄弱的海上运输,而且还担负着监视和袭击日本舰队的重任。
“长官,我们已经抵达指定的31号海区”自从前天夜间在大隅海峡失去了小泽舰队的踪迹后,一直负责监视小泽舰队行踪的中国第12潜艇大队就一直在追踪着敌舰的行踪,同时,部署在琉球以东海域的中方第9潜艇大队和奥匈远东第3潜艇大队20多艘潜艇也被派往九州海和菲律宾海盆北部执行搜索任务。
自从潜艇从预定海域出发后,艇上的航海官就一直在根据潜艇航向、航速和时间就着航海图计算,只要距离不太远且海况过得去。这种计算的误差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三分之一航速前进”1201号潜艇的指挥舱内,坐在潜望镜前的中校指挥官对着通往轮机舱的话筒喊了一声,紧接着又对声纳室喊道:“声纳严密监测海面情况”在下达完命令之后。他又把双眼紧贴在观测目镜上,缓慢地转动着潜望镜把手。继续搜索着海面。
但海面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在搜索了两圈后,第12潜艇大队指挥官兼1901号艇长的陈柱国中校站起身来,示意身旁的观测士官继续监视海面。
由于传承于奥匈海军的理念,与日本海军对潜艇部队使用方式的方式不同,在正常情况下,中国潜艇部队把主要目标放在了商船身上,并不鼓励潜艇对军舰发动袭击。因为那往往意味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而且潜艇遭受损失的概率极大。但这一次却不同,各潜艇在出发前,潜艇司令部就发出指示,在发现敌人舰队的情况下,各潜艇要找到敌人的舰队,并主动发起攻击,以打乱日本舰队的进攻节奏。
这是一项很艰难而且十分危险的任务。
陈柱国离开了指挥舱,来到了餐厅,与副艇长和航海长一起研究着日本舰队目标可能出现的海域。
潜艇部队已经得到了通报,目前小泽舰队已经发起了两波攻击。萨师俊舰队虽然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但依然处于危险之中,但到目前为止。空中搜索部队依然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敌人肯定位于我方舰队300海里之外,日本海军装备的99式舰上攻击机最大航程为1700公里,而零战的最大航程甚至比99式还远,完全有可能在400海里之外发起进攻。而我方战机的侦察范围仅限于300海里的范围,无法发现敌人舰队也属于正常”航海上林琛皱着眉头看着海图说道。
“我也有同感,问题是敌人目前在北还是在东”陈柱国说道。
“我认为是在东”副艇长谢暹上尉说道,“目前北部海域我方潜艇已经有大约33艘,按道理日本舰队无法躲过它们的搜索,但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很明显,日本人在我们部署相对较少的东面。”
“嗯。敌人位于东面的概率要大得多。”陈柱国拿起两脚规在海图上比划着,“我们继续向东搜索。通知本队其它潜艇也向这一带海区集中,如果以全速前进,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就能赶到那里。”
由于目前大多数潜艇都安装有水下通气管,实际上潜艇在水下通气管深度潜艇时,反而比水面时的航速要高。但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雷达天线和潜望镜强度的问题,在进行水下高度航行时,潜望镜和雷达都无法使用,潜艇只能依靠声纳来捕捉水面目标,监视范围和捕捉目标的能就会大打折扣。
1201号潜艇是奥匈援助中方的最新式s41型远洋攻击潜艇,其动力装备有4台斯太尔5200马力柴油机和2台4600马力的主推进电机,在使用主柴油机在排气管深度潜航时,最高航速能达到23.5节,是这个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几型潜艇之一。如果以最大航速航行,只需要2个多小时,就能够抵达50海里外的目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