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宫,武英殿东暖阁。
阁内摆着铜盆,铜盆里烧着通红的贡炭,整个屋子温暖如春。
朱元璋穿着明黄龙袍,面无表情的扫视一眼下站着的几位朝中大臣,锐利的目光令所有人身躯微微颤栗
不已。朱元璋询问可看过皇太孙的奏本。群臣躬身齐声道:看过。朱元璋不解朱允文如何想写论商人对国安
稳义利谏的。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是喜是怒。群臣讷讷不敢言声,天威难测,面对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帝王,
群臣很难摸清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朱元璋再次询问群臣的看法。结果群臣低下头,无人出声。他们这些群臣皆是道德文章出众之辈,当然不可
能连一篇文章都评不了。可是这篇文章却很要命,它的作者是当今天子的亲孙子,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它
的内容更要命,通篇只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为商人正名!但在朱元璋开国之时定下了国策,商户乃为贱
户。太孙殿下如今提出不同看法。祖孙俩观念的分歧,旁人怎好说什么?群臣们都害怕朱元璋,朱元璋杀过
的大臣还少吗?功臣案,封王案,余孽案等整个京师朝堂的大臣们几乎都被天子陛下屠戮殆尽,谁敢轻捋陛
下龙须?除了装哑巴,大臣们还能怎么办?
看着群臣一个个都不做声。朱元璋偏偏不想放过他们。首先询问身为太孙老师的黄子澄,对于奏本的看法。
话说黄子澄四十多岁,是个干瘦矮小的中年人,他双目有神,面孔瘦削,颌下几缕青须,衬映得整个人精神
矍铄,十分干练。见皇帝问话不得不答。首先夸了太孙文采写的好,又说奏本中所言之观点不敢苟同,又按
照孔子孟子之话详细说出不敢苟同之言。
朱元璋脸上若有若无却露出了几分笑意后询问群臣,听后纷纷点头,这群大臣是从小读圣贤书长大的,对黄
子澄的反驳言论自是万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