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也不贪功,“我的关照是次要因素,主要还是小方自己干得好,就因为他为红星制药厂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赢得了一把手的充分信任,我们袁厂长才顶住压力,力排众议,执意破格提拔他为技术科副科长。”
老刘对此赞口不绝,“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即使当年考上大学,毕业两三年,也很难取得现在的成就。小方,再次祝贺你!”
这话倒是不假,在方翰民的科研团队,万程和郭鹏都是方翰民的同龄人,徐辉和蒋国新比方翰民还要大几岁,他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这几年,要不是被调到方翰民的团队搞科研,他们连独当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职务上的提升。
随后,老侯问及方翰民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简要介绍,“一切顺利的话,到年底,最晚春节后,我们就要对二车间的生产线分批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到那时,不仅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将遥遥领先于全国同行,生产环境也将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方翰民提到的绿色环保,是多年后才有的理念,当时,无论老侯还是刘工听到这个说法,都觉得很新鲜,但他们对方翰民提到的“工艺技术将遥遥领先于全国同行”感到不可思议,在他们心目中,方翰民只是个落榜高中生,即使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他毕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训练,别说具体实施,即使敢于如此宏伟地设想,那也近乎于科幻。
虽然老刘的专业是水利,跟制药科学隔行如隔山,但从方翰民描述的场景,他还是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真的不简单,只不过他实在不明白,方翰民这些专业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
但是,每当面对这个问题,方翰民总是刻意回避,不愿正面回答。老刘本来就是愿意为对方着想的人,既然方翰民不愿说出实情,那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想到这里,老刘岔开话题,“小方,这几年经常回家吗?老家那边情况怎么样?现在土地承包到户了,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吧?”刘工就是心细,就像当年在水库工地上一样,过了这么多年,他还替方翰民惦记老家的境况。
听见这话,方翰民又是一怔,面对这位陌生的朋友,他迟疑了片刻才回答:“实在不好意思,因为近几年工作太忙,自从参加工作第一年春节回过一次老家,我都有三年多没回老家了,但我每个月定时给老家寄钱。”
“也对,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在厂里整天忙个不停,哪有时间顾及老家呀!不过你每个月定时往老家寄钱,补贴家用,也算是对老家尽到了责任。呃,你今年也有二十四五了吧?个人问题有没有考虑?”老刘这个忘年交,真是发自内心地关心方翰民。
提到这件事,方翰民略显羞涩,“还没有,我还年轻,不着急。再说,像我这种家庭条件,就没有资格在城里考虑个人问题。”
“那可不一定,你的家庭条件是差点,但你的工作能力有几个人可比?不要把自己看低了。”
“刘工是在给我打气吧?现实中,哪个姑娘在乎你的工作能力?人家主要看家庭背景。像我这种家在偏远农村的穷光蛋,没有城里姑娘看得上眼。”
“姐夫,小方是红星制药厂难得的人才,你这个人事科长,是不是也应该帮他想想办法呢?”
“建生,其他事情我可以帮小方想办法,唯独这件事,我是无能为力。婚姻讲究个缘分,其实,根本不用着急,只要缘分到了,姻缘自然会找上门来。”
老侯的夫人也为他开脱,“建生,你还不知道你姐夫的脾气吗?他这个人做其他工作还可以,要论牵线说媒,完全就是个外行,他连男女双方是否般配都不会衡量,你让他怎么帮忙?”
方翰民本来就腼腆,男女主人的一番话,让他觉得有点狼狈,“侯科长说得对,这种事讲究缘分,不是谁帮忙的问题。”
老刘也觉得继续这个话题不太合适,他跟方翰民回忆了当年在水库工地指挥部的一些往事,虽然现在的方翰民对那些事情只有朦胧的印象,为了应付场面,也只好哼哈地跟着附和。